第一百六十九章 1868年发展情况
第一百六十九章 1868年发展情况 (第1/2页)1868年12月28日。
今年东非的统计数据也慢慢磨蹭了出来,因为各项数据的增长,地域扩大,人口增长,产业添加等因素,统计过程也比前两年要慢很多。
移民人口,以前可以直接从海港地区的档案里简单计算,因为每个移民登陆时都会被登记在册。
而今年,这样的模式就不行了,因为新生儿数量的爆发,这些都需要东非每个地方上报,相关人员核查。
而到1868年11月末,整个东非殖民地人口是175万多人,接近200万。
接近三年时间达到这个水准虽然夸张,但是东非确实做到了,毕竟这个时代没有人像东非这样费心费力费财的主动招募移民。
从移民出发到达东非的路程,几乎被东非殖民地包揽了全部,运费和吃食全部由黑兴根财团提供。
175万是东非移民及新生儿的全部数据,并不包括东非的土著,土著的数量应该在130到150万之间徘徊,东非工程多时,劳动力需求量大,东非就多去西部抓一些,工程少时,奴隶数量就处于持续减少状态,每天达累斯萨拉姆港都会送走一批。
奴隶数量如此多,几乎和本土人口达到一比一,就算美国南方也没有这么恐怖的比例,所以担心东非殖民地劳动力缺乏,简直可笑,东非又不是傻子。
就这样,恩斯特还算克制,毕竟东非从世界各地移民人口过来,是为了充实东非的实力,不是为了养一帮大爷的,所以东非殖民地依然尽可能的压榨移民的价值,而不是让黑人奴隶将所有活都干了。
1868年一整年,东非殖民地扩张并不很突出,因为对手实力过弱,而且西北区域面积和东非相比不大,至于肯尼亚北部,虽然也是今年开发出来的,但是难度更低。
因为这里是桑给巴尔苏丹国的势力范围,虽然桑给巴尔苏丹国没有实际统治此地,但是当地的部落和北方势力,基本都被桑给巴尔苏丹国胖揍过。
包括索马里区域的格勒迪苏丹国,阿曼帝国时期也是小弟一枚,十几年前才脱离阿曼帝国控制。
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,不出几年,桑给巴尔苏丹国(阿曼帝国由马斯喀特和桑给巴尔两个部分组成,后桑给巴尔苏丹国独立出来,属于王室分家)就会重新把格勒迪苏丹国国重新变成其附庸。
可以说东非殖民地出现,暂时解救了格勒迪苏丹国的困境,避免其被桑给巴尔苏丹国吞并的下场。
东非北部,除了格勒迪苏丹国外,还有东非传统霸主,埃塞俄比亚,不过今年埃塞俄比亚的阿比西尼亚帝国被英国人胖揍了一顿,皇帝都自尽了,自然撑不起排面。
所以肯尼亚北部地区开发十分顺利,加之人烟相对南方更加稀少,所以更好殖民开发。
西北地区和肯尼亚北部,使得东非的领土达到了约两百万多万平方公里(不包含维多利亚湖等水域面积)。
工业方面东非依旧可以忽略不计,说实话东非的几十个工厂和作坊,放在封建国家里都不够看,更别说和欧洲国家做比较。
就拿20年前的普鲁士为例,其大小工场和工厂数量就高达7.8万多家,工人55万多,现在的普鲁士在整合了北德意志联邦后其恐怖可想而知。
所以农业依旧在东非殖民地产业结构中稳如泰山。
1868年11月26日为止,东非殖民地共开辟耕地约2040万亩,人均种植面积12.75亩左右(不包括奴隶和近期新到东非的移民)。
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不大,共计110万亩,新开发主要是肯尼亚东部和大湖(维多利亚湖)区附近,预计产量可以达到2.2亿斤。
小麦种植面积约660万亩,即44万公顷左右,几乎翻了四倍多,预计产量10亿多斤,也就是一百万吨左右。
今年,玉米种植有了飞跃式突破,作为牲口和奴隶的主要口粮,种植面积达到了500多万亩,即三十多万公顷。
除此外,高粱和小米种植区域也达到了200多万亩。
其中高粱就是非洲的原生物种之一,非常适合种植,主要作为玉米的补充。
玉米,小米和高粱,相对水稻和小麦来说容易打理,尤其是高粱,在东非就是依靠广种薄收的方式,往地里一撒就差不多了。
以上是东非的主要粮食作物,其中水稻,小麦和小米是东非人的主要口粮,而玉米和高粱主要用作土著和牲口,除了这些作物外,剩下的土地就是种植经济作物的了。
剑麻依旧是东非第一大经济作物,第二是大豆,第三是咖啡,除此之外还有成规模的花生,芝麻,橡胶,丁香,棉花,茶叶等作物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