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8章 汉字进化,咱们尽可能讲人话
第398章 汉字进化,咱们尽可能讲人话 (第2/2页)不管是发展生产、发展科技、还是发展经济,都需要这群年轻人。
然而,在新华夏成立之初,国家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威胁,国内更是一穷二白、百废待兴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新华夏实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全面投入教育事业,尤其是耗时较长的繁体字教学。
......
【最后一种方法,是让汉字进化。】
【前面两种方法都不好。】
【第一种方案,其弊端就不用我过多解释了。】
【用四个字可以形容棒子国文化受到棒子语的影响。】
【那就是,文化阉割!】
【而棒子语就是那把无情的剪刀。】
【那第二种方案也不行。】
【所以为了民族复兴,汉字必须进化。】
【或者说我们需要重新创造一批汉字。】
......
各朝皇帝均感到庆幸不已。
只要不是废除汉字就好。
华夏的文字,岂能轻易的废除?
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,也做了很多次演变。
由刻在龟甲和兽骨上,用于占卜的文字,变成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。
而后又出现大篆、小篆、隶书。
最后再到楷书。
如今,为了适应后世时代的需求,将汉字进行简化,也并未有不妥之处。
......
【1909年,陆必奎在教育杂志上首次引进了“俗体字”这一概念。】
【他不但倡导将汉字简化,使其更加便于书写,更是主张除了官用文体之外,其他文人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创作。】
【简单来讲就是,没啥必要咱们就别再写文言文,尽可能讲人话。】
【大家得把话说清楚,才能有更多的国人看懂,文化传播才能事半功倍。】
......
各朝没读过书的古人,对这几句话深感共鸣。
大部分读书人每每说话,开口就是“之乎者也”。
他们根本就听不懂。
读书人解释说,他们的四书五经、典籍,甚至是话本子,皆是如此行文。
就连一些稍识文字、读过几本书的人,也会刻意说上几句这样的话,以显示自己颇有学问。
更别提官府发布的通告了,也是根本看不懂。
为何大家就不能说得更加简明易懂,让人一听就明白呢?
唉。
他们轻叹了一口气。
只能怪自己没文化,跟不上“之乎者也”的节奏。
......
【随着时间的推移,汉字简化被越来越多的华夏人认可,包括胡适、钱玄同等知名人士也逐渐转变立场。】
【他们不仅支持汉字简化,还开始积极的推广这场惊天动地的文化革命。】
【这无疑是象形文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进化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