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岁月是把杀猪刀
第53章 岁月是把杀猪刀 (第1/2页)绫锦坊库房内,韦青一脸怒容看着郑叔清与方重勇,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。
他那英俊的面孔扭曲着,恨不得要张开大嘴吃人。紧紧握住的拳头,像要把郑叔清与方重勇二人痛殴一顿出口气。
然而韦青最终还是颓丧的叹息道:“去年在夔州,我对郑侍郎与方小郎君也是多有照拂,没有在圣人面前说你们二人的坏话。
如今二位何苦恩将仇报,给我难堪呢?”
“韦将军客气了,听闻你回京后就领了个检校金吾卫将军的官位,那一趟也不算是一无所获吧?”
郑叔清皮笑肉不笑的说道,对方重勇使了个眼色。
话都说这个份上了,还客气個啥啊!直接图穷匕见,把话说明白就行了。
这件事办好了,大家都受益,办不好的话,那倒霉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了!
“是这样的韦将军,你认为,这库房里的锦缎如何?”
方重勇指着身边货架上的唐锦问道,他希望得到“业内人士”的靠谱答案。
听到这话,韦青也从暴怒中清醒了过来。
其实他也知道,这件事的源头出在李隆基那边!而不是郑叔清他们故意找茬。
“以我的见识来说,这应该是我大唐一流的锦缎了,到哪里都能拿得出手。
圣人如果见识到了它的华美,那么一定会喜欢。”
韦青拿起一块布反复抚摸查看了一番,微微点头,言之凿凿的说道。
他是在李隆基身边见过世面的人,当然眼光不俗,说出来的话有一定可信度。
不过韦青的话也没说死,如果布料的“华美”没有展现给李隆基看,那也是白搭。
方重勇和郑叔清二人对视了一眼,默默点头没有说话。
韦青的看法很重要,那是因为作为梨园子弟,韦青这些人,某种程度上说,审美跟李隆基有些类似。
物以类聚,审美观和李隆基差太远的人,显然在梨园是待不住的。
韦青觉得可以,那唐锦就问题不大。
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,如何把这些锦缎的美,展现在李隆基面前。
“你们究竟是想做什么?”
韦青好奇问道,他内心的怒火已经消散。作为一个侍奉李隆基的特殊官僚,韦青显然不是一个揪住无聊问题不放的人。
以前,也不是没有人找过韦青,甚至今日这样的情况都出现过。
韦青毕竟是隶属于梨园的一个管理人员,平日里找他办事的人也不在少数。
只要找他的人不进大明宫的梨园,那在手续上就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。
比如说被邀请到十王宅去进行歌唱表演,参加为哪一位皇子皇孙庆生之类的活动,韦青被人叫出来都是很平常的事情。
但今天的情况确实不一样,因为那个杨玉环,跟李隆基跳贴面艳舞,居然还可以自己编曲!
这跟以前李隆基宠幸的女人,完全都不是一个类型的。
在杨玉环出现以前,宠妃就是宠妃,艺妓就是艺妓。一个以色愉人,一个以艺动人。
二者是两条平行线,不会相交。各自吃各自的饭,不算是什么恶性竞争。
因为其中每一种,都只会满足李隆基一种兴趣需求。
而杨玉环不一样,她可以全面满足李隆基的心理与生理需要,几乎没有弱点!
杨玉环精通音律,能歌善舞,让李隆基在释放了身体的欲望之后,还能通过音乐调整情绪,得到心灵的满足。
简单点说,就是杨玉环把李隆基给控住了。床上有招,床下也有招,技能切换没有冷却间隙,每一招都打在李隆基最薄弱的环节。
搞得这位盛唐天子,最近对杨玉环那是一步都离不开。宠幸到根本不顾旁人眼光的地步!
这种情况,不仅让李隆基后宫里的很多妃嫔不满,就连梨园的很多艺妓,私下里都对其颇有怨言。
木秀于林,风必催之。杨玉环受宠之余,身后的风险亦是不可小觑。
比如说韦青本人,比如说教授舞剑的公孙大娘。他们都认为杨玉环已经“越界”了。
你要以色愉人没有问题,你要才艺动人也没有问题,大家都是出来混饭吃的,伱怎么能又卖艺又卖身呢?
这不是砸人饭碗嘛!
“是这样的,梨园之中有没有善于跳舞的女子,用这些唐锦给她们制作跳舞用的服装。
三日之后,圣人将在禁苑梨园举办大型宴席,到时候必有歌舞助兴。
那些跳舞的舞女们可以因此走红,郑侍郎也可以拿这种唐锦交差。
岂不是两全其美?”
居然是为了这个!
韦青一愣,有些理解为什么郑叔清他们很着急了。
他颇为感慨的叹息道:“小郎君可能还不明白宫里的规矩。
舞蹈用的衣服,都是宫里的公产,并非艺妓私人所有。需要的时候才能使用。
库房里你说的这些什么唐锦,既然是绫锦坊出产的,成为梨园的公产,那自然要圣人点头才行。
当然了,如果是当做所谓的礼品,送给那些跳舞的艺妓,这也说得过去。但是这些做衣服用的唐锦,要拿什么去弥补亏空呢?
少府监的账目也不是可以随意涂改的。”
韦青很是认真的说道。
如果唐锦当“公物”使用,那自然不需要郑叔清出钱,也不用对方承担风险。同样的道理,这批唐锦要出库,就需要李隆基的审批手续。等一套流程走完,花儿都谢了!
韦青结合方重勇想办的事情来看,对方肯定是不想让李隆基提前知道这些事情。
当然了,还有种办法。那就是采用私人出钱填补亏空,再来挪用货物的情况。这种事情也是经常发生,算是少府监的“潜规则”之一。
少府监下面的工匠作坊,无论是制作什么,其实都是在残酷剥削压榨劳工。
这些人都是以“徭役”的形式在少府监旗下各种工坊里面干活,并非是所谓的“雇佣关系”。当然了,进了这里也不是白忙活,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,都是抱着学习“一技之长”进来的。
既然劳动力“免费”,因此少府监也干过不少私活,甚至与民间的工坊签类似商业协议的东西,玩各种花招。
总之,这些劳工是不可能让他们停下来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